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之家网要闻正文

复盘2019新金融穿越峡口水大鱼大

2020-01-01 16:45:10  阅读:831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馨金融”(ID:Xinfinance),作者洪偌馨、伊蕾,36氪经授权发布。

在关于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理论中,有一个由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学说。

意指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也会总会遇到「转型期」,这个转型期就如长江三峡,充满凶险,可能带来历时百年的社会阵痛,但是「历史三峡」总有通过之一日,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一国之政治历史太过复杂,但是这个的理论却也让我想到了2019年的金融科技行业,过去几年里,它或许一直在穿越「三峡」——水域开阔也暗流涌动,大河奔腾却泥沙俱下,没有一点捷径可走。

眼下,这个行业的转型之难、跨度之大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过去一年,我们目睹了无数起高楼、宴宾客的繁华盛景一夜坍塌;也见证了许多为了生存而战的坚持,挣扎着不让自己倒下。

在汹涌的情绪面前,终局还远未到来,总有新的机会和希望在孕育。湍急的水流之下无法掩盖的还是「水大鱼大」的市场和金融科技的无限可能,有人黯然离场,也有人激流勇进。

近期,馨金融将带大家回顾2019年那些金融科技行业里的重要节点。在上篇中,我们先来看看那些被卷入旋涡的创业者们,他们或许曾经历过辉煌,但终究没能改写命运,他们或许还在挣扎,但留给他们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P2P浮生若梦

P2P大梦一场,几乎断送于2019。

过去一年,多次延期的首批试点备案再次落空。在7月初举行的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上,备案一说再无提及,抽走了这个行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随后,各地方监管部门加速出清网贷业务。据馨金融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已经有甘肃、河北、湖南、山东、重庆、河南、四川、云南、山西等9省市宣布,取缔辖区内所有P2P平台。

来自零壹财经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末,市场上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数量仅剩369家,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163家下降近70%;贷款余额则在过去一年高速下滑至5934亿元,同比几近腰斩。

没有意外,这些数字还会加速缩减。物是人非,留下的唯有一片唏嘘。

对于已经上市的P2P平台来说,去年的关键词无一例外都是「转型」。不断减少散户资金占比,拓展机构资金比例。公开信息显示,截止到三季度,几家主要上市平台的机构资金占比都已经在70%以上。

以拍拍贷为例,今年10月后全部新增撮合业务资金均来自机构,并在四季度将「拍拍贷」这个颇具代表性的名字变更为「信也科技」。

作为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P2P平台,它的诞生成为了这个行业的走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之一,而它在「本命年」亲手送别的,除了名字,还有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

在动荡的环境里,能够生存下去已是幸运,毕竟在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太多悲伤的故事。

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投案自首,网信集团创始人张振新流亡海外、客死异乡,还有夸克集团法人代表郭震洲等等,这些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行业大佬最终都栽倒在了P2P上。

网信金融、红岭创投、团贷网、爱财集团……一大批融资多轮、名气颇大的明星平台或主动清退、或被迫离场。

意气风发时,P2P被塑造成金融创新的代表,是主流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时过境迁后,甜蜜的外衣下尽是「毒药」。P2P成就了草根金融的狂欢,被时代「风口」所成就,也难逃命运的裹挟。

大数据的分水岭

和P2P一样,数据行业的命运也在2019年一夜倾覆。

从年初开始,不断爆发的风险事件使得APP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黑产非法交易等受到高度关注,而伴随着公安部「净网2019」转型行动的落实、对于套路贷的打击,这条隐秘的产业链终于被摊开在世人面前。

只需要一个电话号,数据公司就能够得到用户的几乎所有核心信息,而后将这些信息随意被打包倒买倒卖。一条包含了用户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银行卡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的「流量」,价格只有几毛钱。

甚至有数据公司通过上下游自营「714高炮」业务,利用手上掌握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贷款推销、软暴力催收等等,终究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恶果。

在2019年这一轮由公安部主导的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打击中,包括聚信立、魔蝎科技、考拉征信、同盾科技等行业里的明星公司们几乎无一幸免,「爬虫」业务彻底关停。

随后,行业内风声鹤唳,合作方草木皆兵。伴随着监管部门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P2P、现金贷平台等数量锐减,需求呈现颓势,与此同时,持牌机构的合规压力加大,数据公司的业务发展陷入困局。

警钟敲响。

数据行业之于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能并不被大众知晓,但是无处不被需要。从P2P的崛起到现金贷的疯狂,从精准营销到大数据风控,一切金融科技发展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数据收集和应用。

而第三方数据公司们的崛起,就是利用「爬虫」等技术,通过不断拓展合作方以极低的成本迅速聚拢海量数据,为那些不具备风控能力的P2P公司、现金贷平台们提供服务。面对需求的增长,暴利的诱惑,这些数据公司也不断越界。

如今,数据行业的陨落揭开了过去几年新金融、新经济盛景的另一面:通过在灰色地带的试探催生了繁荣,牺牲隐私交换了便捷的体验。而结果就是,发展越快、风口越盛,所引发的混乱和失控也就越触目惊心。

一切进步都应在底线之上。

正如今年腾讯公司所提出的「科技向善」,在商业回报之外,科技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必须兼具公共价值与社会视角。对于新技术产品与服务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科技公司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提供解决方案。科技、金融,皆是如此。

在结束了低隐私红利时代之后,金融科技行业该如何找到发展的新动力、适应新环境可能是一个更加重大的命题。

Big Tech面临大考

创业公司这一年不好过,巨头们又何尝不备受煎熬。

由于手持多张牌照、横跨不同业态,还坐拥无可比拟的流量入口、掌握海量用户和数据,Big Tech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市场关注和监管的警觉。

2019年7月26日,央行就《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标准、资本规模、业务行为及经营风险实施全面、持续、穿透式监管作出具体要求。

其实从去年开始,监管部门已经启动模拟监管试点工作,招商局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北京金控集团、蚂蚁金服、苏宁云商集团等纳入首批名单。央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也提到,将尽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换言之,巨头们在接下来还将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宽一些就会发现,Big Tech远不止前述名单上的几个,而伴随着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它们所面对的来自资本方的压力、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压力的都在2019年陡然上升。

一个例子是陆金所,作为P2P行业的老大,伴随着行业的命运转折,陆金所在2019年的主题就是出清存量业务,转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如果回归金融体系内,陆金所换得了「软着陆」的机会,但却也不见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公开信息显示,陆金所共完成三轮融资,去年C轮融资后估值为394亿美金,三年内估值翻番。与此同时,陆金所将登陆二级市场的传闻不断,迟迟难有下文。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即便拿到消费金融牌照,恐怕难以支持原本「超级独角兽」的估值——要知道394亿美金的估值已经远超过同期平安银行的市值,长期资金市场的落差又怎是一张消费金融牌照能补齐的?

中长期来看,对于Big Tech的监管将成为金融科技领域发展的一大变数,当这些巨头们被带上「紧箍咒」,创新的空间和尺度必然受限,而过去几年积累的高估值和高增速可能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金融科技上市潮退

2019年的长期资金市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确实不算友善。新进冲击上市的公司中,「夭折」者多,成功者少。

许多公司的上市计划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无限期搁置,港交所披露易上招股书失效的金融科技公司名单越来越长,成功登陆二级市场的公司屈指可数。即便顺利上市,股价破发也成常态。

就近的一个例子是刚刚登陆纽交所的平安壹账通,顶着平安系「独角兽」的光环也没能幸免。上市前一日,该公司将发行价区间从12-14美元下调至9-10美元,融资规模减至2600万股ADS,仅为原计划的一半。

最终,金融壹账通发行价为10美元,募资规模2.87亿美元,市值36亿美金,而这市值不及其A轮融资估值75亿美金的一半。

上市首日,金融壹账通上市首日盘中破发,收盘时回到发行价区间,但第二个交易日又再次跌破发行价。

新上市的公司举步维艰,前两年上市的公司压力更大。如果将2017年视作金融科技上市潮起,如今2年未满,已经有多家公司走到退市边缘。

今年5月,老牌P2P平台信而富收到纽交所的通知函,令其在六个月内采取一些措施整改公司并挽救低迷的股价,以重新符合上市标准。在此之前,由于股价连续多日低于1美元,触及了退市的「警戒线」。

无独有偶,过去一年,包括和信贷、点牛金融、爱鸿森等在内的多家互金中概股都曾因股价跌破1美元而被点名。这与P2P行业的整治与动荡有关,高压之下,上市不是免死金牌。

资本从来残酷。而更艰难的是,外患未除,内忧丛生。包括和信贷、宜人贷等平台都在这一年面临巨大的高管层变动,CEO、CFO等核心人员接连离职,这都让公司前景堪忧。

相比之下,其他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即无近忧也有远虑。

零壹财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1月份以来,除360金融和乐信外,新金融概念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使整个新金融概念股的估值中枢进一步下降。新金融概念股(不纳入亏损公司)的PE介于2倍-7倍,平均PE在3倍左右。

从一级市场备受热捧的独角兽,到二级市场跌跌不休的「重灾区」,这几年的金融科技公司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命运转折。

「资本寒冬」丝毫没有消散的意思,投中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互联网行业投融资市场活跃度下降,融资案例数量和融资规模分别下降63.04%和32.54%。

一级市场收紧,更多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寻找机会。以港股市场为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共有159家企业在港股上市,加上将于12月30日和12月31日上市的4只新股,全年在港股上市的企业将达163家,且其中不乏百威亚太和阿里巴巴这样的超大规模募资。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花哨的概念比不上稳定的现金流,没有被验证的蓝图比不上实打实的利润,没有造血能力的公司越来越难在长期资金市场获得青睐。

银行系金科的进击

在草根金融日薄西山、非银金融节节败退的这一年,持牌金融机构的进击却来得异常凶猛。

2019年,商业银行持续了此前的势头,除了短期内在资金、人力等方面加码金融科技投入外,在中长期的规划布局中也将数字化转型提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

10月18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新华社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

在参与调研的商业银行中,41%的调研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把手工程」,75%的调研银行正在或已经制定了全行级数字化转型方案,超过70%的调研银行在招募数字化人才、建立全行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搭建平台整合金融与泛金融场景、改善线上渠道和交互体验等方面已采取措施。

而在更早之前,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副主任李丹在公开演讲中提到。据银保监会统计,2018年银行对科技总投入同比增长13%,信息科技人员同比增长了近10%,一些股份制银行科技人员同比增长超过20%,科技人员占比超过4%,增长近一倍,一些互联网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超过35%。

具体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落地的主要举措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银行提出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战略。比如建设银行提出了「第二发展曲线」,实现B端、C端、G端联动;工行发布「ECOS智慧银行生态系统」,打造开放生态圈;浦发银行推进API bank无界银行、招商银行构建开放生态等等;

二是更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子公司。事实上,从2015年起,就有兴业银行、招行等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而到2019年,据馨金融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10家银行落子布局,不仅整体数量进一步扩张,而且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定位更加清晰,不仅服务于母行,更承担了金融科技开放合作的指责。

三是银行更加积极拥抱新技术。今年伴随着5G大规模投向市场,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它们的落地应用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而从银行的表现来看,工行、建行等「5G智能网点」都已经落地,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英航甚至已经用智能客服彻底替代人工。

事实上,不只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今年市场低迷、监管收紧的环境下,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势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19)》显示,与其他非持牌但却经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相比较,消费金融公司优势明显。

「作为具有高度互联网属性的新型金融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行业内多家公司实现了线上申请获客、自动化秒级审批、智能化营销等轻快化运行,运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发展到24家,注册资本346亿元,资产规模4938亿元,贷款余额4604亿元,累计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次。

事实上,金融科技回归持牌机构主导可能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年内度小满金融入股哈银消费金融,布局消费金融牌照;江西裕民银行成立,乐信旗下公司成为第三大股东,也都传递出了金融科技回归牌照管理的信号。

理财市场格局重塑

除了消费信贷回归持牌机构之外,理财市场也同样如此。

伴随着P2P的持续出清,投资人不得不接受惨痛的教训——过去这些年看似理所应当的高回报、刚性兑付并非理所当然,一场关于投资与理财的观念变革虽然迟到,但终究不会缺席。

大众投资终究要回归标准化产品,回归风险与收益共生的复杂交易市场,令人欣喜的是,金融科技的进步和新服务方式、新机构的产生正在不断降低投资人进入这一市场的门槛、带来更好的使用者真实的体验。

年初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率先破局,推进速度迅猛。

1月4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2月15日,工商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加上此前已获批的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理财子公司,五大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集结完毕。与此同时,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也陆续获批筹建。

从5月开始,工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相继揭牌,截止到目前,已经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数量达到10家,而申请设立银行子公司的银行数量则超过30家。

继去年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明确了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准入门槛之后,近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净资本、净资产等指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事实上,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初衷,就是强化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隔离,逐步打破刚性兑付,提升资管业务的专业性。而投资标的丰富(包含公募基金、证券等标准化产品和非标产品)和起投门槛的降低(1元起投)更是让他们站在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机遇面前。

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已经开业的几家公司或多或少地彰显了自己的金融科技特性——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经济预测、实时监测、事件追踪、风险预警等。

除了理财子公司外,同样由监管推动产生的新机遇与还有基金投顾牌照试点的落地。今年10月,证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华夏财富、嘉实财富和中欧钱滚滚申请试点并完成备案。

两个月后,蚂蚁、腾安、盈米三家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入局,更被视作搅动万亿理财市场的「鲶鱼」。

因为投顾业务与传统基金代销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拥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不但可以按照协议约定为客户做出具体的投资建议,还可以代替客户进行基金产品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

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对于非专业投资用户而言,即便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投资技能、没有时间实时操作交易账户,只要能找到可信赖的投顾机构,就可以做出最优的投资选择。

而从销售渠道的角度,由于收费方式的变化——从依赖交易费用到依托管理资产规模,投顾机构也将更加以用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的资管费率和最终收益率。

此外,像腾安、蚂蚁这样的第三方销售平台,坐拥海量用户,且拥有着其他平台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和数据优势,在通过金融科技服务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普及投资者教育方面也有着巨大优势。

如果这些平台能够利用好这些优势,让用户体会到投顾服务的价值,或许也有机会将向多年前的余额宝一样,开启中国理财市场的新篇章。

保险科技再度回暖

2019年金融科技行业曾经流行这样一个说法,「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平台都开始卖保险了」,这句话其实没有错,今年流量巨头们都在加码保险业务,但却没有完全描述出保险科技在2019年的变化。

分阶段来看,如果说最早的互联网保险是把线下保险业务直接搬到线上销售,完成渠道变迁;之后再进一步演化到场景变革,即场景类保险、理财类保险在互联网流量平台崛起。

那么在2019年,伴随着市场环境变迁,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互联网保险从场景到获客、从产品设计到风险控制、理赔服务等全流程都将进入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

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方面,以蚂蚁、腾讯为代表的互联巨头早已不满足于销售「短平快」的标准化产品,而是基于自己的数据积累和技术能力,反向推动保险产品变革,尝试销售长期复杂的健康险、寿险等新业务。

此外,基于保险特殊的性质——它本身就可以天然地成为信用中介,叠加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革新,也在消费金融、小微信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保险科技进一步产生变革之外,以「相互宝」为代表的网络互助也在2019年再度升温。

我在之前的年度回顾中曾经提到过,「相互宝」可能是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产品。从数据来看,一年时间,一亿人参与,帮助了超过一万个参与者的全球最大社群,已经证明了其影响范围之广。

而在这背后,「相互宝」其实是为更广泛的用户更好的提供了认知保险重要的契机,也更为更多没有能力购买保险的家庭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打开了「下沉」市场的空间,成为了传统保险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当然,网络互助并非完美,「水滴筹」线下团队拉人头拼业绩,信息审核潜在的诈骗风险犹在,也使得这个行业在争议中潜行。值得期待的是,网络互助在2020年可以像合规和可持续发展迈进一大步。

Libra颠覆一切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宣布开始进军加密货币为基础的支付领域。这个联合了28家行业巨头发行的加密货币体系,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无国界「货币」,可以让不同国家的用户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在不同法定货币之间的兑换。

根据白皮书,Libra 的价值与一篮子法定货币有效挂钩,Libra 用户都能够根据当地汇率在授权经销商处将法币兑换成篮子货币,再通过授权经销商在 Libra 协会将篮子货币兑换成 Libra。

一石激起千层浪。

Facebook覆盖全球范围的24亿月活用户,再加上它在技术、品牌和商业上的影响力,让Libra的价值不容小觑。IMF原副总裁朱民撰文指出,其具有跨境支付、超/跨主权货币、新金融生态的功能和潜质。

在谈及它的影响时,朱民甚至用「开启了一场新的全球竞争」来描述。他认为,Libra的横空出世将对我国支付系统、资本管制,金融系统、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经济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对它的问世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不能掉以轻心。

外界Libra的影响从数字货币层面上升到了事关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甚至国家主权地位的层面也并非危言耸听。

首先,它以区块链(联盟链)为基础的点对点和去中心化的新一代支付体系就超越了先有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也可简单理解为银行结算系统)和支付宝等所采用的银行账簿式的电子支付。

事实上,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支付革命早已悄然开启,在Libra出现之前,它只是一个小范围应用的技术,例如美国的Ripple公司早就有类似的产品,影响力和覆盖面极为有限。而Libra则不然,它的规则和「野心」将直接冲击现有的支付体系。

其次,尽管Libra本质上是按需兑换,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扩表发行的「货币」。但由于它有储备资产为基础,实则具有货币基本的计价单位、交易媒介、价值储备等货币的基本特征。所以,它会极大的影响,甚至颠覆现有的货币体系。

考虑到Facebook在线上的影响力,一旦Libra大规模应用,它或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SWIFT系统或标准。再加上美元的优势,它们联手可能会在线上、线下,数字世界和物理空间同时制霸世界货币体系。

再来,长期来看,即便Libra问世受阻,但数字货币的潮流已然不可逆转。它或许会以其它名称或者形态出现,但没有人能阻挡它的到来。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在积极研究和论证,以应对新数字货币时代的挑战。

事实上,中国在数字货币、电子支付领域不管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商业实践上都位于世界前列。这些年,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大发展,让中国的电子支付生态不管是用户数量还是支付效率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监管方面,早在2016年央行便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始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运营。当时,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也提出了DCEP概念,把新一代支付和数字货币连在一起,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前沿的理念。

数字货币的发展注定是一个充满波折和挑战的过程,不仅从商业层面,从金融监管和生态层面来看都是一次全新的革命。我们不能缺席,更不能错过,这次全球金融重构的过程

2019已经过去,这一年我们或许有很多惆怅与遗憾,不安与焦虑。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无论环境如何动荡,这个行业、这样一个世界还是为那些有准备、有决心的人留下了很多机会。

2020,我们重新出发,虽然以渺小启程,以血泪成长,但希望我们总能以初心面对,以勇气搏杀,最终拥抱伟大。

祝大家新年快乐~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小生意大爆发|巨量引擎商家双11全局抢量,生意爆发秘籍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诠释面向 AI 的三大支柱,与生态伙伴携手重塑未来

产业合作推动AI发展 高通孟樸:携手伙伴共抓5G+AI新机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