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之家网要闻正文

“美籍网友私信抱怨自费”造谣实锤, 今日头条成假新闻“摇篮”!

2020-03-16 19:50:56  阅读:298928

  近日,一条来源于今日头条的新闻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两天之内舆论迅速发酵,更出现不少质疑新闻造假的声音,压力之下大V本人终于承认是“自己编的一个小故事”,一波三折,令人大跌眼镜。

  文章发出后,微信群、微博、朋友圈都在流传,从上面的图片中大家也能看出,“苏州河”发布的这篇长文极具情绪煽动性。

  果不其然,作者塑造的私信抱怨自费治疗新冠肺炎的美籍网友人设,触发了不少网友愤怒、不满、激动、还有一点骄傲的民族心理,“祖国建设你不行,回来放毒第一名”、“对此,你怎么看?”、“真不要脸”、“这下中国月亮圆了吧”等类似声音呈一边倒态势,成功引爆网络,为今日头条赚足眼球和流量。

  未料到,文章传播两天后,事件发生戏剧性变化。有网友扒出在今日头条App上,再也找不到“苏州河”了,TA已经摇身变成了一个影评号,现在的名称叫“阮星爱电影”。

  有一些网友希望这个娱乐影评号能够提供一些“更详细的信息”,但他发文回复说“何必如此呢?我也看不惯才发出来的,又不是我。”但文章中并未带“转”的标识,在疫情敏感时期,明显有“骗”流量的嫌疑。

  这时对新闻真实性存疑的网友开始询问私信的截图,有人说想知道医院地址,有人说需要了解一下这个人的航班……一番遮掩和推托后,这位大V终于道歉,并承认是自己根据北京“凭社保免费”政策“编了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至此,我们能够判断,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头条号想获得流量的“作品”,借由政策顺水推舟,给海外华人贴上“没给祖国做贡献、就想着占祖国便宜”的标签,以此来“火”一把。

  心理学家保罗·卢辛和爱德华·鲁伊兹曼2001年提出“消极性偏见”(negativity  bias)这个概念,指出:一丁点儿负面因素就能让人们完全不去关心整个事物的本质是好是坏了。尤其在抗击疫情敏感时期,质疑与愤怒总是更容易传染,也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某些人某些平台获得点击量、博眼球的工具。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当下网络上错综复杂的信息保持清醒判断。正如微信大V“甜甜余味”所评:如果因为这样的个例就被轻易煽动起情绪抵触自己的同胞、给别人贴标签,和之前在海外歧视华人甚至亚裔的恶劣老外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近年来今日头条身上一直围绕“低俗”、“标题党”、“假新闻”标签,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种谣言来源于此。

  去年11月,在中美关系紧张加剧的形势下,今日头条上还传出“美核潜艇在南海爆炸”的假新闻,制造恐慌,唯恐天下不乱,只为博眼球、骗流量。

  不仅国内版遍布谣言,今日头条海外版TopBuzz更因假新闻、标题党饱受质疑。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英法三语科技媒体动点科技刊登了一篇题目为《英语版今日头条到底有多不靠谱?》的文章,直接申斥英文版今日头条传播虚假新闻的内容,被虎嗅编译转载。

  2018年,今日头条海外版TopBuzz的用户艾略特·扎格曼发表文章,揭露了他在TopBuzz看到的一系列令人吃惊的假新闻。例如,他曾收到了一条推送,大意是说,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的夫人小野洋子(Yoko  Ono)曾在上世纪70年代与希拉里·克林顿传出过绯闻,类似这种风格的“故事”和“新闻”充斥在TopBuzz每一天的信息流中。

  众所周知,字节跳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基于算法技术的内容创作机制、管理机制和分发机制。这样的体系意味着内容创作者如果想获得商业回报,就必须把点击量放在第一位。对平台来说,它为用户推送的永远都是符合读者阅读偏好的。这导致了大量今日头条创作者获得更高的点击量,不断产出假新闻、标题党、低俗内容等。

  《人民日报》曾对今日头条的“唯算法论”指责道,“如若唯‘眼球’马首是瞻、让算法主导一切,优质的内容、理性的辨析,就可能被边缘化而成为可有可无的下脚料。”如果今日头条还不吸取教训,一味将算法导向凌驾于平台价值观之上,迟早会沦为众矢之的。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小生意大爆发|巨量引擎商家双11全局抢量,生意爆发秘籍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诠释面向 AI 的三大支柱,与生态伙伴携手重塑未来

产业合作推动AI发展 高通孟樸:携手伙伴共抓5G+AI新机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