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之家网要闻正文

成事儿只需3步

2020-04-03 07:03:30  阅读:8632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 马畅,36氪经授权发布。

2020年,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思维——做成事的思维。

疫情突发,所有企业瞬间被迫面对许多燃眉之急:如何保持增长?如何颠覆式创新?如何组织重组?如何稳定军心?

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的核心,就在于降本增效。

为了降本增效,很多企业在这个紧要关头,选择拥抱OKR。

《OKR:源于英特尔和谷歌的目标管理利器》一书中提到:“OKR是一套严密的思考框架和持续的纪律要求,旨在确保员工紧密协作,把精力聚焦在能促进组织成长的、可衡量的贡献上。”

究其本质,OKR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求我们把一件或几件事情做成。因此,在“快速变化,效率为王”的今天,做成事的思维变得愈发重要。

要想把事做成,开始、坚持、重复,一个都不能少。

一、小步前进,就是成功的开始

1.拆解目标,从小事做起

当我们定下一个目标后,一上来就会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由于拖延,导致事情无法开始。

为什么我们总是爱犯拖延症?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最终目标。但是,最终目标往往过于远大,所以我们对它产生了莫大的恐惧和压力。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把大目标拆成几个小目标。

定下一个长远的最终目标诚然重要,但是把它拆解成多个可执行的小目标更加重要,门槛低才更方便我们行动。

在制定目标时,正确的写法是:

大目标(最终的、长远的)——中层目标(如果大目标是年度的,则中层目标可能是季度的、月度的,如果还可以细分,就再多写一层,直到分到最小单位为止)——小目标(一般是每天的目标)。

多次创下世界纪录的日本棒球选手铃木一朗说:“完成梦想,就是要累积微不足道的小事。”

马化腾强调的“小步试错,快速迭代”也是这个道理。他认为,产品的每一次更新也许都不是最完美的,但只要每天坚持发现、修正一两个小问题,一年下来,就可以把产品打磨出来了。

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既是降低我们做事时的心理压力,也是在告诉我们,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拆解时,每个小目标都必须是一个能立马着手去干的目标。假如你想为一场马拉松比赛而做准备,那么小目标就可以先设定为每天跑100米。

当你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后,就会发现,原本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际上做起来也没那么困难。

只要找到能开始执行的点,即使是大目标也能按部就班地实现。

把大目标和每天的行动计划写下来,非常像制定OKR的方式。实际上,OKR所体现的思维,和做事的思维一样。只要是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运用到做成事的思维。

2.该做的事,马上就行动

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了,想要顺利开始工作,只要先把大目标细分成小计划,就能找到着手的点,让自己更快进入状况。这就告诉我们,在找到切入点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马上行动。

在《西点军校22条军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立即行动”——

今天你在二十四小时里无所事事,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你要在明天的二十四小时里焦头烂额;而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达成最多的目标、实现最大的价值。

即使准备好一切条件,你依然会遇到困难,那些条件无法帮你处理问题,唯一能处理问题的,只有马上行动。

陈春花说:“一个无懈可击的竞争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值。”能够马上行动,才算有执行力,不要幻想等到时机成熟再出发,那种情况永远也不存在。

同时,也不必对即将要开始去做的事情感到很有压力,绝大多数的压力,都是我们自己拖出来,越是拖延,肩上的压力就越多。

吴伯凡曾说:“该做的事,马上就做,一直都去做;不该做的事,现在不做,永远都不做。”

为了能够达成最终目标,必须马上从小事做起,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大家可以设计自己的行为,用对自己最合适的机制,来促使我们开始行动。

可以尝试这几种方法——

第一,写下每一项小计划。

开始做事前,先详细列出自己的小计划,既能加深对所做事情的认知与了解,也能清楚清楚自己要完成哪些任务。这像是每天早上要写的工作计划,目的是让我们的头脑清晰,让计划一目了然。

第二,设置截止时间。

在每一项小计划后面写上截止时间,这样,等时间期限快到了的时候,你至少会硬着头皮逼着自己开始行动。

知道了时间期限,我们就会给自己上紧发条,专心做事,无形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解决了拖延症的问题。

事实上,从大目标到小目标,每一个目标都需要有明确的时间期限,这样,我们才会为了达成目标,而自发自动地积极工作。

第三,培养正面的认知,保持积极的态度。

如果自己还是没法摆脱拖延症,不必勉强自己立刻改变,可以先假装自己是别人,抽离自责、失败的情绪,重新回顾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

学会用这样一种“旁观者视角”检讨自己过去的行为,你就会发现:失败也没什么好在意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失败,我们才能清楚自己的哪些方法行不通,必须换个方法。

当你能这样想时,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并且,你会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主动行动,寻找新改变的方法。

二、掌握好节奏,坚持也能很轻松

当我们已开始行动了,依然有可能失败,是因为,我们还有另一种不好的习惯——三分钟热度。

就像是写完了一篇文章的大纲,虽然会让人感到无比喜悦,但是,如果不继续坚持写下去,依旧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虽然,三分钟热度说明我们的意志力薄弱,难以长期坚持,但是不用灰心,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只有少数人才会意志非常坚定,能够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做事的常识》的作者小仓广,告诉了我们一个解决办法:“无法坚持的目标,就用习惯完成它!”

小仓广用自身举例:对我来说,因为已经习惯早起,所以就像是身体的反射动作一样,每天早上不需要经过思考,也根本不会去想“今天真不想早起”或是“今天要先做什么好呢”,就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完全不觉得早起是一件辛苦的事,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没错,只要让做一件事变成习惯,即使不勉强自己,也能长期坚持下去。

在做到把一件事坚持成习惯之前,先要有两个正确的认知——

第一,一旦下定决心坚持,无论如何都要走到最后。

一旦决定了把一件事坚持成习惯,那么就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开启你的成功之路。

张一鸣曾说:“始终坚持一个方向或者一个行业,因为这个行业有你的实践和总结,有你长时间倾注,这是你的最大优势,一般人在短时间很难进行超越。”

可见,坚持做一件事,成功的概率才更高。

第二,偶尔没有坚持下来,依然能够成功。

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决定完成一件事,就要做到完美为止,否则宁可不做。如果你用心发现,就会明白,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面对许多难关,人们往往不是输在困难面前,而是输在还没有认真思考解决方法时,就选择放弃了。

很多人发现了自己今天没有按照计划完成进度,就会冒出“算了吧……”“反正已经这样了……”“我没法再继续做了!”等想法,并开始把失败合理化,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

一旦习惯用“放弃”来处理问题,这种人就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也不会努力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最后变成只挑简单的工作做,甚至丧失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即使在一年365天中,有200天没有坚持下来,但只要你愿意坚持剩下的一百多天,你也能养成好习惯。

小仓广也这样认为:“三天做到,两天没做到”是失败,还是成功?其实,这只是在第四天遇到挫败而已,如果能在第五天重新出发,一年仍能累积273天的成功天数。

——明白了这两件事后,只要用聚沙成塔的方法,就能把做一件事变成习惯。所谓聚沙成塔的方法,用减肥来解释就是:

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允许自己吃大餐、不允许自己吃任何淀粉类食物、饿了只能喝水、每天只吃一餐,那么这样很难坚持下去;而如果每天多吃蔬菜少吃几块肉、在米饭中加入少数五谷杂粮、吃饱三餐后都简单运动一下,那么你既不会折磨自己的身体,也更容易把减肥坚持成习惯。

如此,每天按照计划的进度来完成任务,如果进度落后了,就先跳过去,日后再补上;如果进度按时完成了,可以适当地提前赶一赶进度,这样,好习惯最终就会养成。

三、清零思维:清空一切,才能做到更好

如果坚持到最后,结果却还是失败,那么没关系,我们该再次从头来过。哪怕重复很多遍,也许下一次迎接我们的就是成功。

如果怎么努力都没办法达成目标,那么就改变做法。

很多人只要一听到重复,就会觉得很麻烦,不想继续下去。事实上,重复的真正含义,不是要你一再重复相同的错误,而是要你在重复的过程中始终思考,直到从旧的想法中找出更好的做法,并且积极修正错误。

爱因斯坦说过:“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断重复做相同的事,却期待有一天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孔子也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犯了错却不想办法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可见,犯了错误的人,不是不可原谅,也不会因此就失去了成功的资格,只要修正自己的行为,能用更好的方法重新尝试,依然有机会成功。

为什么任正非说“对于既不犯错,又不改正错误的人才,要全部开除”?就是因为任正非鼓励华为员工犯错,但是必须要在错误中不断调整前进的方向,在修正错误中找到通往成功的方法。

很多人都愿意从1到N,愿意从N到N+1,但就是不愿意再从0到1奋斗一次。这是因为,重复意味着要重新面对开始和坚持带来的挑战与艰辛。

可即使如此,你仍要珍惜每一次重复的机会,因为这也是你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

重新开始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能不被负面思想控制,不放任自己停留在原地贪图安逸,并奋力拼战到最后一刻,就能把事做成。

马化腾也曾经历过刻骨的迷茫,还曾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险些卖掉腾讯。但是马化腾能够及时“清零”,不仅清空了自己的成就,也清空了对失败的懊恼,重头开始,寻找机会,这才有了今天的腾讯。

卢弘言这样描述过马化腾: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但我们心力不足,总是多多少少、早早迟迟的妥协了。一个心力极其强悍的人,才能在许多年的日日夜夜里坚持着,把所有想做的、想达成的目标,毫不疲倦地一次次练习,一点点精进、一步步成长。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总归一句话,做成事的思维=开始+坚持+重复。

立即行动、坚持到底、从头来过,找出每一次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更好。这样的思维,正是每位成功者必备的素养,也是每个人应对变化的武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小生意大爆发|巨量引擎商家双11全局抢量,生意爆发秘籍

Arm Tech Symposia 年度技术大会:诠释面向 AI 的三大支柱,与生态伙伴携手重塑未来

产业合作推动AI发展 高通孟樸:携手伙伴共抓5G+AI新机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