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之家网要闻正文

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年来最高

2021-04-08 10:14:10  阅读:97988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记者余璐)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从2000-2020年全国总体变化趋势来看,2020年全国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和2019年,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地表变“绿”,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公报》显示,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气象影响评估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气象有利于植被生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较常年分别增加43克碳/平方米和3个百分点,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4,较常年提高7.3%。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提高1.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26克碳/平方米。

20年来,全国有93%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有81%的区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大部地区水热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平均每年分别增加3.6克碳/平方米和0.28个百分点,2020年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以来最好状态。植被生物量由2000年的909克碳/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1159克碳/平方米,植被固碳较2000年增长了27.5%,植被固碳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表示,全国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我国实施的生态工程叠加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植被生物量的增长,固碳能力增强。

《公报》指出,2020年全国林区气象条件总体偏好,林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固碳释氧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全国草原区大部降水偏多,水热条件利于牧草生长,草原植被净初级生力达468.9克碳/平方米,产草量为2000年以来最高;全国农区气象灾害影响总体偏轻,加之农业措施得力,全国粮食平均单产创2000年以来新高,全年粮食喜获丰收;北方地区2020年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等级的面积比例较2019年减少1.5个百分点,荒漠化地区大部生态持续向好。

“植被具有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等服务功能,2000年以来全国水土保持功能提升。”薛建军谈到,2000-2020年全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覆盖度的提升也使水土保持功能呈提高趋势,全国林区和草原区水土保持功能提升的气象条件贡献率平均为30.1%。从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来看,2000年以来全国林区有90.7%的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东部、四川、贵州、广西等部分林区植被吸收二氧化碳量和释放氧气量平均每年增加30克/平方米以上。

此外,《公报》还对三江源、祁连山、黄土高原、海河流域、西南石漠化区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流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气象监测评估。

其中,三江源地区2000-2020年降水呈增多趋势,植被生态持续改善,主要湖泊面积增加。祁连山区近10年降水呈增多趋势,有利于区域植被生态改善和湖泊水库蓄水,青土湖2020年平均水体面积达2010年以来最大;内蒙古居延海水体面积2020年受降水偏少的影响,出现小幅萎缩,额济纳绿洲生态质量较2019年略有下降,总体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呼伦湖2020年湖泊面积达2064.7平方公里,维持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海河流域大部2020年降水偏多,涵养水量较常年和2019年提高30%以上,北京密云和官厅水库2020年水体面积达2000年以来最大。黄土高原2020年气象条件利于植被生长,水土保持功能好于常年和2019年。西南石漠化区大部2020年降水正常偏多,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常年,区域总体仅为2000年以来第四高值年。2020年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多,最大水体面积达2000年以来最大,6-7月沿湖周边受淹严重,但流域全年植被生态质量好于受旱较重的2019年。2020年太湖气象条件利于蓝藻水华发生,但蓝藻水华发生面积小于2019年。

原标题: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植被生态质量和固碳量达20年来最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产业合作推动AI发展 高通孟樸:携手伙伴共抓5G+AI新机遇

进博会对话高通孟樸,探讨5G与AI技术融合前景,解读AI进展

如视新知|如何获取空间深度信息?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