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短视频版权之争,“二次创作”如何求生?
在如今无处不在的短视频当中,“X分钟看电影”“X分钟电视剧”这种“压缩版”的影视作品二次剪辑短视频内容,无疑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通过更“高效”的方式了解复杂的内容,正好迎合了当下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也因为通过更加聚焦的二次创作,使得内容的传播性大为增加,短视频二次创作演变成了如今短视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组成。
但是在短视频用户喜闻乐见的同时,短视频二次创作内容却面临着版权的困局。一面是用户的需求,一边是版权的缺位,“X分钟电影”该如何破局?
“视频长短之争”还是来了
就在大家还在刷着各大短视频平台想看看“五一”档电影哪部更值得去看时,70多家影视公司与视频平台、500多位艺人就打击短视频侵权问题发出联合倡议,要求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随后,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也相继发声,一场由版权方发起的针对短视频二次创作的“维权”行动在短视频平台中展开。一时间不少短视频用户发现,自己经常刷到的“X分钟电影”“X分钟电视剧”锐减,而来自视频播主方面也反馈,二次创作形式的短视频内容,也在提交平台后无法通过审核了。
据南方+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以“电影”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搜索结果基本上均为二次创作的影视自媒体,其中更有不少是拥有千万粉丝的账号。在二次创作短视频内容走红的背后,是短视频用户快速增长,对短视频内容的需求也同步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的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大量短视频用户的内容需求,催生了二次创作形式的短视频内容大量出现,随之带来的则是侵权问题的显现。据去年12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在覆盖的1000万件作品中,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
无论从用户还是内容再到版权,作为长视频内容的版权方,长视频平台无疑成为了短视频快速发展和二次创作形式的短视频内容大增之下的最大受害者,针对版权的“维权”无疑只是“视频长短之争”的一次“揭幕战”。
版权诚可贵,但合作价更高
随着《新著作权法》在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对于版权的保护可谓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将进一步提升社会对版权保护的意识,而对于一众长视频平台而言,在版权保护和商业化面前,也正面临着难解的矛盾。
以已经上市的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为例,通过其公布的财报显示,爱奇艺2020年的内容成本为209亿元,全年净亏损为70亿元,沉重的版权费用已经成为了长视频平台负重前行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目前版权费用居高不下长视频平台变现方式有限的情况下,版权的进一步开放合作无疑将是分解版权负担的一个解决之道,但是摆在长视频平台面前最需要版权合作的,偏偏又是自己产品层面的死敌:短视频平台。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就认为,知识产权本身是一个利益平衡机制,不能把它绝对化。“就比如短视频起来以后,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影视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了新的历史性机会,当然对于很多长视频公司来说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他表示:“治理不能一刀切。我们最大的问题还是看要不要过度保护,要维护我们有限的合理使用的空间。尤其在互联网角度,版权保护的许可文化和版权开放的共享文化,这两种文化应该是一个包容的、并行的关系。我觉得版权文化相当于鱼,开放的共享文化属于水,这两者之间不能倒过来。”
值得留意的是,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影视公司与视频平台的倡议书上,也为版权合作留出了口子。倡议书写道: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和短视频平台以及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共同探讨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授权方案。在合法授权的基础上,我们热烈欢迎更多的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能够参与进来,提供形式多样、有独创性的精品短视频内容。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对于版权方而言,与短视频平台充分合作,同样能够为版权方带来价值百科。以此前走红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其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后,各类视频共产生近150亿次播放,点赞数达4亿,有效助力影片票房增长,而无论是猫眼还是灯塔的宣发方案中,短视频平台也都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据悉,方兴东与22位专家学者就联合倡议,对于长短视频版权之争,治理要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普通消费者获得更多更好更高性价比的网络视听服务为评定基准。坚持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兼顾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构建兼顾各方的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稳妥推动信息共享,促进著作权制度发展完善。
原标题:长短视频版权之争二次创作如何求生